牙齿松动,原是“颌骨囊肿”作祟,专家妙手帮她清除,还不留疤

来源网络 次浏览

摘要:44岁的魏女士住在广州,一个多月前左下后牙松动。她在天河区社区医院发现了巨大的左下颌骨囊性病变。在当地医院的推荐下,

44岁的魏女士住在广州,一个多月前左下后牙松动。她在天河区社区医院发现了巨大的左下颌骨囊性病变。在当地医院的推荐下,魏女士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找到了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黄志权教授寻求治疗。

在权衡和比较了各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后,黄志权教授及其团队创新地应用了内窥镜,并在其良好视野的帮助下为魏女士进行了巨大的下颌囊肿刮除术。魏女士术后恢复良好,只有切口,松动的牙齿也可以保留

(术前术后x光全景图对比)

内窥镜提供了良好的视野,颌囊肿划伤“无死角”

在社区医院发现左下颌骨后面有一个巨大的囊性病变后,魏女士去了两家上级医院,一家医院建议窗口排水,另一家医院建议颌骨病变完全切除腓骨瓣修复,并建议魏女士到中山大学孙义县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找黄志权教授进行手术治疗。

经过初步检查,黄志权教授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下颌骨囊性病变,但病变范围较大,手术的选择值得进一步考虑。

据黄志权教授介绍,目前治疗下颌巨大囊性病变的常见手术方法包括完全切除颌骨病变后的腓骨瓣修复和窗户引流。前者会在患者颈部颌下区和小腿一侧留下疤痕,手术创伤较大,后者需要患者术后长期冲洗囊腔(通常需要1年半至2年),定期往返医院,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进一步刮除收缩囊。

(图文无关,仅为图文)

除上述两种手术方法外,虽然传统的颌囊肿刮除术创伤小,疗程短,但在刮除巨大的下颌囊性病变时,由于手术视野有限,往往会导致病变残留和刮除过程中下牙槽神经损伤。经过一系列的术前评估和讨论,黄志权教授及其团队决定创新地使用内窥镜,并在良好视野的帮助下进行巨大的下颌囊肿刮除术。

这种手术的优点包括:结合0°内镜和70°内窥镜可以让医生彻底刮除囊腔的各个边界,不留死角;在内窥镜的帮助下,下牙槽神经可以在手术中准确定位和保护;由于内窥镜的帮助,可以减少颌骨开窗的大小和创伤;囊肿刮除后,人工骨粉可以在内窥镜的帮助下填充,以确保骨粉填充到位,不留死腔。

黄志权教授介绍,这种改良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2019年,他在国际知名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介绍了这种手术《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相关文章已发表。

手术预后良好的患者也可以保留松动牙

手术当天,黄志权教授及其团队从魏女士左下后牙颊侧牙龈粘膜切口。打开脸颊侧牙龈后,他们在内镜下观察到下颌骨的扩张部位。用磨头行骨打开窗户后,他们看到了完整的囊壁。打开囊壁后,他们发现里面有大量的豆腐渣样组织。

黄志权教授在内镜检查下清除囊腔内容物。在使用内镜检查时,他不仅可以观察囊壁软组织是否有残留物,还可以清楚地观察病变牙齿和下牙槽神经的位置,更好地避免手术中的神经损伤。整个病变组织清除后,在内镜检查的帮助下,黄教授更直观地将异体骨粉填充到囊腔中,使其更加致密。最后,生物膜覆盖后缝合切口,手术顺利完成。

(图文无关,仅为图文)

魏女士术后康复良好,只有切口,松动的牙齿也可以保留,术后7天成功出院。魏女士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看到她的脸上没有疤痕。黄志权教授说,魏女士术后预后良好,但仍需定期复查。

此外,黄志泉教授提醒说,口腔颌骨疾病的早期阶段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主要依靠图像发现,因此公众朋友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尽快发现和防止颌骨质量的损伤。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相关部门,如口腔科、口腔颌面外科,以免延误治疗。

通讯员:张阳、黄睿、王岳鹏

专家简介:

黄志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001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至今。

2011~2012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Simon 癌症中心进行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科研项目5 项目,发表50篇学术论文 其中,SCI被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录用 收录28篇。

擅长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如舌癌、牙龈癌等口腔癌的根治,以及同期缺损修复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年均50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性骨坏死切除、同期显微游离皮瓣修复等难度手术近10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近70%。

随机内容